【從失去自我,走向自給自足】
.
某天我交代比爾先生買晚餐回來,我指定了要去買哪一家店,但沒有指定菜色。
結果當他回家後,我看到他只拎著一盒東西,兩人都錯愕了一陣,原來他以為我有煮晚餐,只是想要吃我們前幾天講過的那「一道菜」,所以他就只買了那一道菜回來。
我當下覺得傻眼,心裡想說,雖然這陣子我確實都會煮晚餐沒錯,但你也可以先跟我確認一下,而不是自己覺得是那樣結果根本不是那樣吧!
老公自知理虧,趕快拿起手機叫外送來拯救他,而我可能因為太餓了,滿腦子都是「他怎麼可以犯下這種錯誤」的想法。
「你為什麼都不先問我呢?為什麼要自作主張?」
「好啦好啦,已經叫外送了。」
「現在叫都要八點才會送到,如果有小孩的話你也要讓他這樣餓肚子嗎?」
「就叫他等啊,不然怎麼辦。」
「等什麼等,小孩怎麼可能忍得了!到時候在那邊哭鬧,你要處理嗎?」
「那就弄東西給他吃啊,找家裡的東西給他吃啊。」
「那你要用嗎?不要講那麼輕鬆,結果到時候還不是都丟給我處理!明明就是你的錯,為什麼是我要幫你收爛攤子!」
「好啦問題不是都解決了嗎?你不要再講了!」
.
老公越想強調事情可以解決,我就越生氣。而且內心一直有一個念頭冒出來:明明是你的錯,難道我說一下都不行嗎?為什麼我要無辜受累還默默吞下?
我決定直接告訴他我的不滿。
「明明就是你的錯,我唸一下不行嗎?」
「可以,但不要一直唸。」
我不甘心,但又想起這種場景已經出現過好幾遍,似乎真的繼續唸下去,兩人氣氛只會越來越僵,於是我努力忍住但做一下最後的掙扎:
「那...那我可以唸幾次?」
「恩...唸三次就好。」
「三次?那怎麼樣算三次?現在這樣一句就算一次嗎?」
講到這裡,原本的生氣也開始慢慢淡化,可以開始用一點幽默的語氣對話。
.
結婚一年下來我慢慢知道,每次我老公從好人變壞人的時候都是我一直數落他的時候
所以我心裡也知道我必須拉住我自己,不要一直捅他;
而且數落他,並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,最理性的做法就是把問題解決,然後讓這件事過去。
可是,心裡的那股氣,真的讓我很想一直罵他。
於是,我在心裡騰出一點空間,問自己:我想罵他,是為什麼?罵他,可以讓我得到什麼?
我發現,罵他的背後,其實有兩個意義。
第一個是,我在情緒宣洩。
面對事情不如我的預期、不順利、有人做了蠢事、不該發生的事卻發生,我很煩躁不開心,這種不開心的感覺還太強烈,我自己吞不下去,我想要宣洩出來。
在那個當下,罵他不是因為事情會因此變好,只是我會比較爽一點。
第二個是,我覺得犯錯的人就應該被責備。
怎麼可以讓犯錯的人好過呢?當然應該要羞辱他,讓他知道自己錯了。
我突然發現,我對老公的失誤竟然帶著如此嚴厲的心態,
然後我發現,我其實對別人很嚴厲,對自己也很嚴厲,
每次我自己犯錯的時候,我也會在心裡辱罵自己,覺得自己是個蠢蛋
我早已學會,犯錯,就該罵,罵了,才會反省
那個嚴厲的我,好清晰地在那裡。
.
我發現,我其實沒有真的那麼氣我的老公
我的生氣是來自於,我不知道,如果不生氣的話,老公會反省嗎?他下次是不是又會再來一遍,讓我只能吃悶虧?
生氣的心情來自於我的「內在保護者」部分,當他察覺我可能會受傷時,就要趕快跑出來,用強硬的方式保護自己
而我的內心其實還有一個「小小的我」
這個小小的我其實是害怕的
當我看到老公做錯事,如果我停住不罵他,
心裡那個小小的我會仰起臉來問我:這樣,是可以的嗎?
「所以如果我做錯,也是可以不被罵的嗎?」
這個小小的我,也很渴望有人告訴他:你是可以不用被罵的
我隱約知道,只有當我的小我可以越來越相信「犯錯,也可以不用被罵」
我才能減少碎念老公的次數
但問題是,我要怎麼讓自己相信呢?
在《為什麼我們越愛越焦慮》這本書裡
我讀到,原來我們每個人心裡還有一個「內在養育者」,可以給自己關懷和安慰
在顛陂的成長過程中,除了受傷的自己,和想要保護自己的自己外
當你閉上眼睛,想像這輩子接受過的每一份溫暖,慢慢感受這些溫暖在你心裡漸漸成形,成為你的內在養育者
這個內在養育者可以看著我的小我,告訴他:是的,你是可以不用被罵的。
.
每個焦慮依附者的內心,都有一個怕被拋棄的小我
也有一個內在保護者,努力用討好對方、得到對方注意力、完美主義和自我要求...等等,來試圖避免被拋棄
但往往越掙扎就越痛苦
儘管隱約能察覺到受傷的小我,卻又停在「不知道怎麼接納或安慰自己」
這時候,連結自己的內在養育者,會是修復的第一步
也許把這些都放著不要管,會是最簡單的
畢竟每次要去看著我的小我,我也會感覺心裡緊緊酸酸的,並不好受
但長久地忽略之後,內心的悲傷只會不減反增
不斷渴望有人愛,卻又一直得不到愛,這樣的痛苦,相信大家都懂
從失去自我,走向自給自足,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的功課
《為什麼我們越愛越焦慮》書裡有著詳細的引導,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喔
.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