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Hsiao Grace

原來這世界還有這一面

某天我不知受了什麼刺激,突然問比爾先生:

「你不覺得結婚後,要跟某個人朝夕相處四五十年,是件很可怕的事嗎?」


比爾先生想了一想,說:「不會啊,我覺得那樣很好。」


我追問他,為什麼呢?

他說:「能夠這樣過下去,就代表過得不錯吧」


我想了想,說:「你對關係好樂觀喔。」


即便現在兩人關係很好,也會想要跟這個人一直走下去

但內心深處對於關係走到後來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,其實我仍帶著悲觀的印象

我知道這股悲觀,來自前一段感情經驗以及我從小所見的父母的關係


小時候看見的父母關係

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媽媽對爸爸的脾氣不斷忍氣吞聲,以淚洗面委屈的樣子

即便長大後父母關係已有所改變

現在也知道這不完全是關係的全貌

這股印象仍刻在我心底

再加上前段感情也是開頭很好後來痛苦的不得了

進而更加深了我對於關係要維繫下去,一定會有痛不欲生的狀態的印象


我問比爾先生,覺得自己的父母的婚姻開心嗎?

他想了想說,應該算開心吧


我心裡覺得,不論是否真的是開心的,或只是比爾先生感覺比較遲鈍

但能像他那樣對關係帶著瑕不掩瑜的正向態度

真是幸福


Dr. Irvin Yalom 最近出了一本新書,是關於他與癌末的妻子,在妻子離世前一起記錄下兩人面對她的病痛與死亡,各自的悲傷、慌張、與哀悼。

在新書發表的訪問中,Yalom提到他15歲時就認識他的妻子,直到現今89歲,他認識他妻子七十幾年,兩人直到妻子離世前,感情仍舊很好。他也提到,他與妻子兩人童年經驗不同,妻子看待許多事情其實比他更樂觀,包括面對死亡的時候也是。


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,伴侶關係中要保持連結,需要的是「容納差異」的能力。


如果一個人悲觀,一個人樂觀

悲觀的人能從樂觀的人那裡得到生命的盼望

樂觀的人能從悲觀的人那裡擴展生命的厚度

這樣的差異,似乎也挺好的


當我焦慮時,我就發作一下

比爾先生再用他的樂觀,讓我悲觀的世界中染上一點正向的盼望

只要我們不是將對方的不同,視作「你不懂我」、「才不是那樣」

而是「原來這世界還有這一面」

不只相信我們所經驗過的,也試著相信我們沒經驗過的

這樣的差異,似乎也挺好的

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